这是《和真心爸妈一起读书》系列直播课的第43讲《深度关系》的提纲。这个直播课隔周周五晚上八点半直播开讲,单期购买9.9元,第一季50期优惠价199元(11月价格将变成299元)。课程适合0-18岁孩子父母,扫码找到课程可以试听《学习的本质》。看之前42期提纲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武志红深度剖析全能自恋的著作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本课程已经读过《自我的诞生》。全能自恋的形象表达——“巨婴”;“全能自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NPD);NPD,一种以过度自我中心、夸大自我价值为核心特征的精神心理疾病。全能自恋,“婴儿最原初的心理,因此也是人最原初的心理”。二者可能有大幅度重叠,但并不完全相等。这本书讨论“全能自恋”,未使用NPD的说法。更多武志红的书,见
这本书的目标:了解和疗愈
了解: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了解关系、了解社会现象。疗愈:疗愈的根本是关系。“全能自恋不能被直接灭掉,但它可以通过体验到深度关系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被驯服。”
核心内容
展开剩余90%全能自恋及其变化:全能自恋四种经典表达和常规表现的深度解析——什么是。人性坐标体系:自恋与关系的坐标体系,也是成长的坐标体系——怎么办。
适合什么人读
不适合——感到受到严重攻击的人:“有人可能会觉得,学习全能自恋是对自己的严重攻击,当你有这种感觉时,我建议你放弃,不要和自己太较劲。”适合——有被攻击感但不严重的人:“你觉得这本书很刺激、很过瘾,它不断让你感叹:‘哇,谁谁是这样的!我就是这样的!这说得也太准了!’这时,你虽然有一定的被攻击的感觉,但不觉得严重,那么这本书就是适合你的。”适合——自己没有全能自恋、也没遇到过全能自恋亲友的人: “各种热点新闻事件的主角常常是这类人,而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免不了要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我们为什么需要读这本书?
个体的全能自恋是成长的巨大障碍;父母的全能自恋,是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巨大障碍;一个清晰的框架,提供强大的解释力,帮助我们了解和疗愈(全能感的四种经典表达和常规表现、由自恋和关系构成的人生坐标体系的四象限)。
这本书怎么读?
这本书的特点
脱胎于课程;规模较大,内容丰富;核心概念并不多;案例丰富,每个核心概念和逻辑都得到充分解释;一些读者可能感受到篇幅的压力;一些读者可能感受到“记不住”的压力。
建议的读法
从头开始慢慢读;开始每个部分之前,细读“引言”,把握大致脉络;细读每一个案例;把每一章作为一个阅读单元,一天一章,不追求速度,慢慢理解;不要追求记住;边读边对号入座,别怕被攻击;边读边尝试调整自己的言行:认知是改变的开始;别记笔记。
核心观点解读1:科胡特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海因茨·科胡特
Heinz Kohut,1913—1981。美国心理学家,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维也纳获得医学学位,并在芝加哥大学接受神经和精神医学的训练。在延伸研究精神分析自恋的基础上发展出精神分析新学派——自体心理学。主要著作:《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遗作《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根据手稿整理)。著名表达: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
心理健康的最佳层级:自信和热情
自信:活力能滋养自体时;热情:活力能滋养客体时。武志红:“自信和热情不是你头脑上的东西,而是真实存在的,有生命活力在其中流动。”
心理健康的四个层级
最好的层级:自信和热情。其次:自大和对客体的理想化。较差:疑病和宗教性恐惧。最糟糕:自恋妄想和被迫害妄想。
核心观点解读2:全能自恋的基本机制
全能感的四种经典表达(P12)
全能自恋:我是全能的神,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全能暴怒:意愿被拒绝,神就会变成魔,而生出毁灭欲。彻底无助:暴怒不能表达,就会转过来攻击自身,让自己不能动弹。被害妄想:不能动弹时,会觉得所有不顺都是外界的魔控制的。两个层次:梦幻般的极致表达:当一个人全然被这四个变化控制,通常这个人的精神也就崩溃了。普通人身上的常规表现:对个人和他人的诸多负面影响 。
为什么成人依然全能自恋:向全能感退行
退行(弗洛伊德):当一个人在高等级挑战中遭遇难以忍受的挫折时,心灵状态退到更原始的阶段,用更原始阶段时曾经获得的满足方式来满足和安抚自己。全能自恋是婴儿的原初心理,因此也是人的原初心理。得到“及格”的关系,也就是情感,大孩子和成人会脱离全能自恋阶段;没有得到“及格”的关系,就会退行到纯想像性的全能感中,出现全能自恋、全能暴怒、彻底无助、被害妄想等表现。
为什么会全能暴怒:意志成本和控制(p39)
“受全能自恋的支配,人会觉得多次发起意志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于是倾向于少发意志,甚至只发出一次意志就能解决问题。”“意志成本不值钱,但全能自恋的程度越重,一个人就越容易在乎意志成本,最终导致意志成本在一个人的想象世界重成了最重要的成本。人对发起意志的次数斤斤计较,整天和这个在现实世界里几乎毫无价值的事情较劲,失去了灵活度和韧劲,也容易陷入偏执。”
圣母与巨婴的共生
巨婴:“当一个人想为所欲为,并期待他人乃至社会无条件满足自己的需求时,这个人就变成了大号婴儿。”圣母:“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应该无条件满足他人一切需求时,这个人就是想做全能母亲。”巨婴和圣母,都是全能自恋。二者总是同时出现,形成病态共生关系。病态共生关系中,必然存在剥削和共生绞杀。病态亲子共生:母亲在满足孩子需求时被剥削了;母亲反过来剥削了孩子的精神和生命力。病态两性共生:“好人圣母”被“渣男巨婴”盘剥,同时“圣母”也在道德上剥削了“渣男”。
核心观点解读3:全能感的常规表现
卓越强迫症
基本逻辑:不第一,不配活——必须全能,否则不如去死 。个人卓越强迫症的典型表达:“在某个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内心深处真实渴望:“在每个领域都成为最好的”。父母卓越强迫症的典型表达:“别人家孩子”;要求孩子“你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无论孩子多么优秀,父母都不会认可;永远有一个“永远都比自己的孩子好”的别人家孩子。全能自恋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我彻底控制着你的一些,让你完全按照我的想法去活;你必须配合我,那样你就可以如我所愿成为卓越的孩子。理解典型现象:“我是完美主义者”;为什么孩子总要争第一?父母为什么总要满分、不能容忍孩子出错?为什么人们那么害怕成为“普通人”?成因:“婴儿都是全能自恋的,如果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他的全能自恋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会被人性化,并会从孤独的全能自恋进入真实的关系世界,愿意承认自己的无助,而去依恋妈妈。”“他会享受平凡而真实的生活。”“他会觉得他的吃喝拉撒睡玩都是对的,都是可以自如展现在关系中的。”“如果孩子的这些正常需求大都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这些需求是不应该存在的,就算存在也是一种羞耻,是该被谴责和压抑的。”“如果我是全能的,我就可以控制我的生活;如果我是完美的,别人就会喜欢我。”成年人的疗愈:进入深度关系,碰触事物本身的真理,尊重事物本身的存在。
强大恐惧症
“不敢强大”——当你走向强大时,会有各种恐惧和抗拒。典型表现:金钱恐惧症;不敢掌控权力;害怕表达;身体虚弱,不敢强壮。成因:家人,特别是养育者,不允许你在自恋维度上比他们高;整个家庭都处在自恋维度的低位上;一些父母兼具两者,在外态度温顺,在家是超级自恋的“魔王”;孩子从父母那里接收到一种信息:抢占自恋高位是危险的;“处在自恋低位、与世无争的人,容易有一种自欺欺人的感觉:我是好人。然而真相可能很残酷:你是弱者。”理解典型现象:为什么父母总是打压孩子?/为什么父母不能赞美孩子?为什么孩子不敢超越父母?如何疗愈:“在自恋维度中,高与低、强与弱的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激烈,但当人能真切地感知到关系维度的情感时,就会真的体验到平等。那时就会自如地在高低、强弱的位置上做选择了,就是可以高也可以低,可以强也可以弱。”
辅导作业为什么那么难:双重束缚
我希望你卓越,你必须用卓越证明我的伟大;我不希望你强大,在你面前,我才永远是强大的那一个。表现:积极辅导——我伟大;命令、指挥——占据自恋高位;你居然不会——你太糟糕,伤害了我的全能,“全能暴怒”;结果:孩子既有卓越强迫症,又有强大恐惧症。辅导作业那么痛苦,为什么不肯放手?怎么办?
权威恐惧症
表现:“在权威面前非常温顺,也不敢去挑战权威,容易对权威表现得过于准中,这种过于尊重的背后有深深的恐惧。”成因:父母等主要养育者只要一遍一遍地拒绝孩子,同时坚定不移地让孩子遵从自己,就可以让孩子产生权威恐惧症。当缺乏关系为度的情感、平等的感知时,纯自恋维度的关系互动就会有这种基本感觉——“谁发出信息,谁就在自恋的高位;谁回应信息,谁就是自恋的低位。”如果父母一直有这种感知,就会只愿意让孩子配合自己即,而拒绝配合孩子。理解典型现象:成年人为什么仍然怕父母?/ 家长为什么怕老师?
行动困难症(拖延症)/ 投入困难症 / 状态幻觉
行动困难症:想法很多,行动困难。投入困难症:可以行动,但特别没有耐心,无法投入其中。状态幻觉:状态不好……如果我状态好,一定没问题。成因:如果我全力投入,一定可以取得非凡成就;既然我是完美的,我稍一努力就该立即得到完美的回应;想法可以快如闪电,脱离了事件、空间,能满足全能自恋的需求;而行动是由时间、空间的,并且有过程、有步骤,很可能挫败全能自恋的想象;不投入,是保护自己的全能感;为了维护全能想象,做任何重要的事情都不会全力以赴。思考:为什么越夸孩子聪明,孩子越不努力?
诛心论
不管现实层面如何,而是去追问你的想法,并把想法当作真实行为对待;“你动机不良”;底层逻辑:人是全能的,所以人的想法和行为一样可怕;另一个含义:无助的人都是好人,把事情做成的人都用了阴谋诡计(彻底无助+被害妄想)。
核心观点解读4:人性坐标体系
人性坐标图
人性两个维度
自恋维度:力量维度、权力维度 。系维度:情感维度、道德维度 。自恋维度(纵轴):基本特征是高低;在自恋维度上,人会深切体验到地位的高低、力量的强弱。关系维度(横轴):基本特征是道德的善恶、情感的爱恨;同时特别根本的是,横轴是平等的;充分活在关系中,你会真切体验到平等,真正接受平等的观念。
人性坐标四象限
处在第一象限:既强大,又有善意和爱意;处在第二象限:强大,但有恶意和恨意;处在第三象限:既虚弱,又有恶意和恨意;处在第四象限:虚弱,但有善意和爱意。
心灵空间
自恋加深的程度和关系进入的程度一起构成一个人的心灵空间;这两个维度都展开,才能活出自己;自恋维度是天然就有的;关系维度是孩童时期得到比较好的照料和有品质的情感才可以进入的。
如何衡量自己
一生中总是在体验自大和羞耻:严重停留在自恋维度(面子问题);体验中很多是幸福与悲伤:在相当程度上进入关系维度;建立一份情感关系,体验到的主要是兴奋和刺激,满足的是自恋;体验组要是幸福,满足的是对情感和关系的渴求;失去亲密关系,体验到羞耻、面子受损、怕别人议论,是自恋维度;体验到悲伤是关系维度。亲子之间讲爱与平等,是情感(关系维度);强调孝顺和听话,帮父母完成心愿,是自恋逻辑。延申:“管教”及诸如此类的表达,本质上满足的是父母的自恋。
如何疗愈全能自恋
从自恋维度能进入关系维度即疗愈。当你进入深度关系后,就会真实体验到你的心灵被拓宽了,你会体验到,“我即可以强大,也可以弱小;既可以对别人好,也可以攻击别人保护自己。”
一切美好,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
以上是第43讲的提纲,完整的视频有2个多小时,欢迎之后观看。类似《深度关系》这样的书,咱们一起共读50本。目前特惠价仅需199元,11月价格将变成299元。
真心爸妈(徐智明 / 高志宏)
孩子向前,父母退后
著有《育儿基本1、2》、《阅读手册(上、下)》。以“让孩子自主、与孩子合作、让孩子满足”三理念打造家庭教育底层逻辑;以“全学科自主阅读”成就孩子学习力。北大本科,中传硕博,两孩父母,现居北京。
发布于:北京市佳禾资本-配资炒股论坛平台-配资股票交易网站-配资炒股首选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