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许多不常喝茶的朋友,都不太清楚功夫茶的概念。
曾经有位朋友和村姑陈坦言,在认识村姑陈之前,他一直以为,功夫茶就是电视剧里,店小二拿着铜质长嘴壶一边杂耍,一边斟出来的茶。
这误会可大了。
功夫茶是一种泡茶方式,而用长嘴壶斟茶,算是茶艺表演的一种。
冲泡功夫茶,讲究茶叶、茶具、水温、注水、出汤等多方面的配合。
要优雅美观地泡出一道滋味不错的功夫茶,考验的是泡茶者的技艺,以及他对茶叶的理解。
展开剩余89%这一层面,便是“功夫”。
冲泡功夫茶,在福建和广东潮汕一带最为流行,已经成为当地风俗,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一套功夫茶具。
逢年过节,泡茶待客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一套趁手的茶具,不仅能让泡茶过程更加轻松雅致,对茶汤风味的完整呈现也有不小的帮助。
通常来说,新茶友学泡功夫茶,备齐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烧水壶四样足矣。
但这四种茶具如何选择,也有各自的说法。
按照下面的几点提示来买,更不容易出错。
《2》
功夫茶具中,用来泡茶的主泡器,基本可以分为盖碗、茶壶两派。
但要论百搭与实用,还是盖碗更胜一筹。
新手选主泡器,就选公认的、高性价比的白瓷盖碗。
白瓷盖碗价格亲民,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一只质量有保障的,用起来没什么负担,磕了碰了也不心疼。
更重要的是,白瓷盖碗在冲泡上有着不可忽略的优势。
细腻光滑的材质,使白瓷盖碗拥有了不吸香、不吸味的特性,能真实地展现每一泡茶汤的风味。
宽大的碗口,也给留出了充分的空间,既能轻松容纳蓬松的干茶,也能让茶汤顺畅流出。
快出汤,是冲泡功夫茶的必备技能,在短时间内出尽茶汤,才能避免茶叶久泡释放苦涩物质。
容量的选择上,以110毫升为佳,不多不少,保证茶汤滋味饱满的同时,抓握起来也不费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选盖碗应尽量避开厚胎、没有碗足、碗沿窄的,用这样的盖碗泡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茶客,都有可能烫手。
《3》
从盖碗中倒出的茶汤,需要由公道杯来承接。
如果直接对准茶杯出汤,一大股滚烫的茶汤从盖碗中倾泻而下,从高到低的冲击力必然会使汤水四溅,不仅不美观,还容易烫伤手、造成浪费。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碎茶渣也能先一步沉淀,让后续分出的每一杯茶汤都清澈透亮。
并且,这个过程还能让茶汤先降降温,分完汤后,温度刚好适合入口。
买公道杯,首选玻璃材质的。
除了同样不吸香夺味的优势之外,玻璃材质的公道杯透明直观,方便观察茶汤颜色,并以此判断茶叶的品质和茶汤的浓淡。
如果泡的是白茶,出汤后将公道杯放在灯光下,还能清楚地看到其中微微闪光的白毫。
另外,分享一个小经验。
没有把手的公道杯,比起带把手的公道杯,更便于收纳。
没有多余的把手,公道杯便可以和其他茶具叠放,节省空间。
公道杯的容量一般都偏大,即便将一泡茶汤全部倒入其中,最多也只占用一半的空间,所以不用担心烫手的问题。
不过,有把手的公道杯抓握起来会更轻松些,不容易手滑。
所以,在公道杯的选择上,茶友们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按需选择即可。
《4》
用来喝茶的杯子,我们称之为“品茗杯”。
在一些茶友眼中,这小小的茶杯可能微不足道,随便一个杯子就能替代。
但实际上,要获得完整的品茶体验,或者为了待客,还是需要备上几只品茗杯。
下面几点挑选品茗杯的实用建议,供茶友们参考。
首先,品茗杯的风格最好与主泡器协调统一。
比如主泡器是白瓷盖碗,就也准备简约白色系的杯子,这样摆出来才和谐美观。
其次,杯子的容量不宜太大。
功夫茶讲究细品慢饮,而不是牛饮。小杯量喝茶,才能让人感受到茶中的深层滋味。
最后,喜欢闻香的茶友,可以选择杯身细长,杯口内收的品茗杯,有助于聚集茶香,品饮时香气更浓郁。
总的来说,品茗杯选择多样,限制不多,茶友们大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
《5》
配齐盖碗、公道杯、品茗杯这三大件后,基本已经可以满足日常的泡茶需求了。
如果还想更进一步地升级泡茶体验,可以考虑添置一些实用配件。
比如,专门用来泡茶注水的鹤嘴壶。
相比普通的家庭烧水壶,鹤嘴壶的壶身更轻巧,提起来不费劲,注水时更容易控制水流的大小和速度。
细长的壶嘴,也能精准地控制水流的方向和力度,确保每片干茶都能均匀地接受沸水冲淋。
再比如,为自己的茶具购置一个茶盘。
相比于繁重的湿泡台,简约轻便的干泡台才是当下的流行。
一只简约的木质或藤编茶盘,就能将茶具规整地收纳在一起,摆在茶桌上既美观又实用。
其他如茶巾、茶针等小工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逐步添置,没必要一次购齐,以免闲置。
《6》
新手选购第一套茶具,重要的是实用性。
从白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到冲泡的烧水壶、收纳的茶盘,都是常用的茶具。
等熟悉了冲泡流程,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添置其他配件,能少走不少弯路。
每件茶具要用得顺手,泡起茶来才更轻松,才更能体会到泡茶的乐趣。
那些昂贵稀有的茶具,对泡茶都不熟练的新手来说,没有多大用处。
并不是茶具越贵,泡茶就越好喝。
茶具为辅,泡功夫茶的关键,还要看“功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发布于:福建省佳禾资本-配资炒股论坛平台-配资股票交易网站-配资炒股首选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